回顧過去找出想改變的原因
為期30個月的電信方案到期了,我開始思考著接下來要續留還是攜碼。從開始使用智慧手機行動上網以來,我的電信經歷是這樣的:台灣大哥大 → 中華電信 → 遠傳。
每一次的轉換,都是因為家中收訊沒有滿格,「感覺」不是太好。雖然就日常使用來說,並沒有遇到什麼問題,但對我來說,訊號滿格在視覺與感受上,不管怎樣就是比較愉悅。心理學對這種現象有一種解釋,稱為「損失厭惡」(Loss Aversion),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研究。
總之,對於沒有滿格這件事,在二年半前,遠傳客服打來問我要不要續約的時候,我就曾經反饋我的狀況和猶豫,當時因為自己的疏忽,導致合約已經過期,加上事務繁忙,評估之下也就直接在電話裡同意續約。沒多久,我記得有接到遠傳的回電,告訴我暫時沒有辦法改善的原因,是因為實地察訪後發現是附近建築物的遮擋造成的收訊障礙。得到回覆後,沒有滿格的疙瘩也就這樣放下了。
習慣使用企業優惠的電信方案已經很多年了,當時,在月租費價格還沒有廝殺慘烈的年代,可以用499享4G不限速吃到飽,是很划算的事。但前幾年的499吃到飽之亂,造成各大業者都推出了相同的價格搶市,以往可能是大型企業才享有的優惠方案,現在看來也不再具有任何優勢。今年約滿後,考量未來會有更多「上傳」及「時間效率」的需求,所以決定思考升級5G的可能性。
跳脫感覺讓客觀資訊說話
老實說,收訊好不好這種事,其實成因很複雜,如果你上網搜尋或是詢問鄰居,得到的也很可能只是:○○+1、只推○○、○○○超爛,好一點的或許能得到:○○○路這邊○○○電信收訊很好……. 之類的個人體驗。因此,比較好的作法就是「親自實測」,所以我找了一個空檔,申請了各家電信的「七天免費試用卡」。
順利取得SIM卡後,我開始在家裡不同位置進行實測,測試後再針對最可能轉換的二間業者,觀察主要生活範圍的收訊狀況,例:早晚外出時留意捷運沿途使用、常逛的地下賣場等等。綜合評估後得到了我的結論:NP到中華電信5G。
分享我做的部分整理 ↓
不後悔的底氣絕非口號
撰寫本文的目的,不是為了講解任何通訊技術或是測試流程,而且我也不是該領域的專家或愛好者。只是想藉由這個經驗來提醒大家「做任何重大決定前請謹慎思考,降低風險」。因為這整個過程真的很像人生。想想看,當我們在進行一個重要決定前,是否有盡力去學習、找資源、找資訊、找方法來輔助決策?我不會說做完這些之後人生從此就會一帆風順,不需要再承受任何風險,但想辦法取得對決策有用的參考資訊,絕對能降低風險發生的機率或是對自己的衝擊。也因為我們已經盡可能地「提早」排除不利因素,就更能坦然接受結果,那種問心無愧來自於:都這麼用心了,還無法掌控的,本來就超出自己當下的能力範圍了,那就更沒有自責或懊惱的必要。而且在過程中就算不小心犯錯,我們也會學到以前不知道的東西進而累積經驗,降低未來再次發生的風險,形成一個良性循環。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時常發生,隨時就可以灌溉我們成長的養分。
盲目違反生存法則
單憑感覺做決定是危險的,就像蒙著眼睛過馬路一樣,我們不會用感覺決定現在要不要過這個路口,而是會參考紅綠燈加上左右兩邊都看一看,判斷此時是不是過馬路的時機才會行動。相信大家都有經驗,有些時候就算已經綠燈,我們理應可以過,但有些車子卻速度很快的朝這個方向衝來,我們可能就會暫緩行動,等到更安全的時候再前進。過馬路我們都知道要停、看、聽,但進行人生重大決策時,我們卻很容易衝動、盲目、不思考,這樣不是很違反生存法則嗎?
當然,轉換電信業者也不是什麼重大的事,就算選錯了,也不會有生命危險,頂多就是生活麻煩了點。但有些決定,如果對我們人生長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,那就必須慎重思考。倘若我們只是憑著感覺做反應,當然結果就更難以預期了。當不如人意時,最終受到影響的,必須承擔的還是自己。能花錢消災或許都還算小事(例:提早解約被罰違約金),怕的是「不可逆又重大的事」。好比說:是否生小孩,就屬於這種「不可逆又重大的事」,應該慎重思考而不應該單靠感覺行動。
每一步都像在下棋
後來,我依然沒有晉升5G一族,而是選擇攜碼中華4G。因為在申辦當下,通訊行提供了我先前所不知道的資訊:36GB 用完後的熱點分享,分享裝置統一限速5M。因為我常常使用這個功能,這限制對我而言是個隱憂,而且很不自由。當下馬上決定退回4G。就算出現意料之外的狀況,但最終整個攜碼過程花不到30分鐘就搞定。而且,我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幹嘛,為什麼選這個方案、跟原定計劃差在哪裡、使用風險多高、對未來是否有影響、影響層面可能是什麼、影響有多大,很多資訊在腦中快速重組,新的而且清晰的決策很快就出現在腦海裡。可以這麼快就重新決定,靠的不是通訊行的推銷、或是承辦人員很好,也不是選擇太多那就隨便選一個的隨興,而是因為我在先前就做了很多功課,預先搞懂了這三個部分:
① 自己要什麼
② 市場現況是什麼
③ 電信業者對未來的規劃是什麼
簡單來說,我的盤算大概是這樣的:
[原定計劃]
攜碼中華5G → 若36GB流量用罄降速至21Mbps → 若收訊不佳降回4G依舊堪用 → 二年後攜碼遠傳5G
[實際簽約]
攜碼中華4G → 不限速吃到飽(含熱點分享)→ 二年後攜碼遠傳5G
做決定不應該像賭博
而我能快速做出判斷,仰賴我事先掌握了這些資訊:
.針對遠傳及中華電信,已進行過多種不同情境測試,例:下雨、晴朗、白天、下班後約六到十點之間的住家收訊。
.我家目前5G收訊體驗並不好,跟4G差不多,這部分跟附近5G基地台的建置狀況有關。
.就4G來說,遠傳跟中華在我家的狀況也雷同,而499方案只限定攜碼用戶,所以如果不想調高預算,原則上只能選中華。
.評估接下來兩年,我會有更高的上傳需求,實測4G方面中華電信在我家上傳速度最快。
.考量遠傳即將併亞太,而且做功課的時候,NCC已核准這個合併案,雖然是有條件核准,但遠傳併亞太相比台灣大哥大併台灣之星來說,是相對容易的。加上合併後新遠傳所掌握的資源,整體而言比其他業者更有競爭優勢。例:新遠傳將擁有低頻最大連續頻寬,穿透力強的低頻頻譜重耕為5G NR技術,多少有機會改善我家被建築物遮擋而造成的收訊障礙。所以二年後約滿我便能再以攜碼優惠跳回遠傳,享受合併後帶來的好處。即使到時候合併案延宕,我攜碼回遠傳也沒有什麼損失,因為實測結果遠傳5G在我家比中華5G更好用。
.台灣大哥大以及亞太完全不在考量名單,不管是收訊格數或上傳狀況,都不符合我的需求。而亞太4G都已如此,亞太5G就更沒有測試必要了,不管是5G流量用完後降速,還是5G收訊不好降回4G,選他我都自找麻煩。加上每筆測試,軟體都會把手機效能拉到最高,導致短時間內手機就會明顯發燙,雖然我相信產品沒有這麼脆弱,但高溫多少都會損害零件壽命。畢竟,為了滿足我的好奇心,所有電信業者與不同情境加總起來,短短二天內我就測了41次。
吃套餐比單點更有滿足感
雖然整個過程看起來有點麻煩,又要去申請SIM卡,又要轉換不同地點實測,到底是否值得如此花費心思,完全見人見智。以這次攜碼來說,我不是單看預算或實用面而已。依我的習慣,如果要投入寶貴的時間精力,通常會加上以下幾種考量,若能滿足其中任何一項,就可能會提高我的投入意願:
① 學到特定領域知識
② 充實日常生活經驗
③ 免費訓練邏輯思考
④ 增加風險應對能力
⑤ 我是否有高度興趣
以下,分享在這次轉換過程中學到的經驗與心得:
.原來去「通訊行」辦攜碼很方便,各家電信優惠一目了然,而且通訊行因為量大,所以擁有採購優勢,折扣下來的「實際支付價格」可能比電信業者提供的方案更便宜。
.請慎選通訊行,每間提供的折扣稍有不同。服務、誠信也直接影響消費體驗。例:聽聞有不肖業者會在處理客戶手機時偷用客人帳號為他們進行Google五星評分,讓我大為吃驚。偷評分還算小事(雖然根本不應該做),但現代人所有重要資訊幾乎都存在手機,對於不擅長3C產品的消費者來說,更可能需要門市人員代為操作,若過程中是由道德觀念薄弱的業者代為經手,風險實在太高。
.與中華及遠傳門市人員確認過,原來電信內部真的有「電銷部門」,電信客服提出的續約方案「有可能」會比門市更優惠。但由於行銷管道和隸屬單位不同,所以電銷客服提供的合約方案,門市不清楚也無法辦理。這裡,也想提醒大家,透過電話確認一份合約,存在不小風險,因為很容易被詐騙集團利用,建議不管方案多優惠都不要衝動答應,可請客服提供聯繫方式,接著透過簡訊或郵件查證來電對象後再「回電辦理」。像我就回查了0809095088到底是不是遠傳電信客服。雖然過程麻煩了點,而且回撥電話的時間成本都是自己承擔,但對於電信合約動輒上萬元而且屬長期合約來看,花點小錢與時間好好把關,是很值得的事。
.電信試用卡申辦,依我2023年4月的經驗:一張身分證三年內只能申請一次,卡片可連續使用七天,只能上網及接電話,不能撥出與熱點分享。
.就算是門市提供的資訊,如果聽起來「好到不合常理」,必要時請務必加以查證。例:亞太門市窗口告知,亞太本來就沒有5G基地台,5G部分一直都是借用遠傳,所以其實辦亞太5G跟辦遠傳5G是一樣的。後來經我查證,這說法根本斷章取義。
.請務必考量自己的實際需求及使用場景,不要單純被折扣、流量等資訊吸引,折扣再多、送的流量再大,如果你主要生活圈不適用,都是枉然。
通用的人生哲學
藉由這次經驗,我歸納了幾個重點,這些道理也適用於人生,大家不仿參考看看:
.仔細搞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,勿盲從跟風。
.感覺不全然真實可靠,決定前請理性思量。
.盡可能地收集資訊,想辦法看清事情全貌。
.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,只有相對好的決定。
.謹慎看待別人提供的建議,他人的經驗不一定適合你。
.保有備案,保持彈性。不管是行動還是心情,都一樣。
.尊重權威,但不能盡信權威。務必保有獨立思考能力。
與占星同好共勉
因為我常被個案問到自己適不適合學占星,或是學員在研習過程中也會有許多提問,以下就針對這次的生活經驗做個簡單分享,大家一起共勉:
.你是憑感覺在解盤?還是憑著星盤中的線索與脈絡有系統的在解盤?
.提供的建議,是真的為當事人好?還是自己感覺良好?
.需要留意當事人身處在什麼環境,包含他的原生家庭。
.看懂所有行星間彼此運作的交互關係,再做綜合判斷。
註:我是在地標網通士林店完成攜碼的,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方比較參考。
https://www.landtop.com.tw/stores